精品图书

顾广圻校勘:《顾校丛刊》第一辑(4种6册)

全文1650字,阅读约需9分钟

 

 

 
 
 
 
 
 
 
 
 

 

顾校丛刊

 

第一辑:《礼记》《战国策》《晏子春秋》《古文苑》

顾广圻   校勘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

全套645.00元(分别定价)

 

点击可购买

《礼记》

点击可购买

《战国策》

点击可购买

《晏子春秋》

点击可购买
《古文

 

古书流传过程中,不免鲁鱼亥豕,经过校勘才更便阅读。校勘也称校雠,原本意在补缺脱、正讹谬,但因校勘者的水平、见解有高下之分,容易出现“本初无误,校乃致误”的情况,尤以明代后期所刻书改窜最甚,以至于顾炎武有“明人刻书而书亡”的慨叹。清人一改前代刻书之弊,在校勘学上取得很大成就,出现一些专事古书校勘的学者,其中常被称举的,就有顾广圻。

 

顾广圻(1766—1835),字千里,号涧薲,后以字行。元和(今苏州)人。诸生。曾问学于惠栋弟子江声,又与段玉裁、钱大昕、黄丕烈等相往来,专精校勘,为当世所推重。其时江南地区学者、大吏覆刻古书,多延请顾千里主持,如为孙星衍刻《说文解字》《古文苑》《唐律疏议》,为黄丕烈刻《国语》《战国策》《焦氏易林》,为张敦仁刻《礼记》《仪礼》,为胡克家刻《资治通鉴》《文选》,为秦恩复刻《法言》《盐铁论》《骆宾王文集》,为吴鼒刻《晏子春秋》《韩非子》,为汪士钟刻《仪礼疏》等。

 

顾广圻印章

 

顾氏取《北齐书》所载邢劭“日思误书,更是一适”之语,以“思适斋”名其居处。在校刻古书时,践行“以不校校之”的校勘方法,即“毋改易其本来,不校之谓也;能知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校之之谓也”(《礼记考异跋》)。校刻之书,多据宋、元旧本覆刻,如《礼记》据宋抚州公使库刻本,《国语》据天圣明道本,《战国策》据剡川姚氏本,《文选》据南宋尤袤刻本。旧本中的讹误,并不轻加改易,而是将校定是非的考据,别为“札记”“考异”“考证”,附刻于原书之后,力求“举例也简,持论也平,断决也精,引类也富”,“有发疑正读之功,无茧丝牛毛之苦,去凿空腾说之损,收实事求是之益”。如此既能保存旧本面貌,又能提出校勘见解,执一编而可得众本之长,允称古籍整理的范例,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民国间王氏学礼斋刻本《思适斋书跋》书影

 

顾氏一生勤于校勘,每得到更佳的版本,往往据以剜版重印,因而存在后印本版面虽不如初印本清朗,但校勘却更精审的情况。如嘉庆十一年为张敦仁覆刻宋抚州本《礼记》,底本系从兄顾之逵“小读书堆”所藏,所附《释文》因一时未能寻获而暂用通志堂本。直到十四年后,才据宋本《礼记释文》校勘一过,并将覆刻本误处予以剜改。我们影印时,《礼记》正文部分用上海图书馆藏初印本,《释文》则用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嘉庆二十五年后印本,以期能反映顾氏校勘古书的成就,更彰显其孜孜不倦的精神。

 

顾千里致王引之书札,见《昭代经师手简二编》

顾氏主持校刻之书多由名手许翰屏等写样,再委托江宁等地刻工刊刻,以校勘审慎、摹刻精工、纸墨优良的特点,在清代中后期广泛流行,且有较多的翻刻本。常见者如同治间湖北崇文书局刻《通鉴》《国语》《战国策》《文选》,光绪间清江杨氏飞青阁刻《古文苑》,清末吴县朱氏槐庐刻《说文解字》等,皆据顾氏校刻本翻雕。晚清民国间上海蜚英馆、古书流通处等,又曾以石印技术影印过数种顾氏校刻本,如《国语》《韩非子》《盐铁论》等,均流布较广。顾氏校刻本中也有部分品种素称罕传,如嘉庆十一年为张敦仁校刻《仪礼注疏》,即使缪荃孙、沈曾桐等“久官京朝,遍历南北,于经籍传本收览致多”的著名藏书家也从未见过(见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莫棠跋),因而民国初年南浔刘氏嘉业堂曾据原本翻刻。

 

《八闽文库》之《福建文献集成初编》所收宋叶绍翁撰《四朝闻见录》,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其中朱笔系顾广圻校改

 

顾氏校刻的古书,博涉四部要籍,不仅为从事文史工作所需,也是一般读者研习古典所必备。近代影印古书的事业兴起以来,多着意于宋元旧椠,清人精校精刻善本的影印尚未形成规模,其中属顾氏校刻者更为少见。有鉴于此,福建人民出版社汇集顾氏校刻之书数十种,分若干辑,陆续印行。各种之前,均请专家撰写影印前言,述其内容大略、版本源流、刊刻经过、文献意义等,以方便读者。

 

 

精彩内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

 

 
创建时间: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