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资治通鉴〉阅读笔记》: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杂文家宋志坚笔耕40余年,著有杂文随笔集、杂文理论研究及鲁迅研究作品20余种,共500余万字。暮年细读《资治通鉴》,体味其中“善可为法,恶可为戒”意旨,写下了30余万字的阅读笔记。
《〈资治通鉴〉阅读笔记》
宋志坚 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4年2月出版
定价:98.00元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编“千古风流”共30篇,从战国到五代间的历史人物中,以民本思想为标尺,选取了27个“善可为法”的历史人物,梳理归纳其事迹,发掘论述其意义。第二编“乱世奇葩”共19篇,写了21个“恶可为戒”的奇葩皇帝。他们大多是魏晋南北朝、十六国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在位时间与寿命都很短的帝王,以暴虐、淫荡、荒诞为共同特征。第三编“如是我见”共20篇,则是作者的读史随感,其中有对人物的品评,对史实的考证和对问题的论辩,也更有现实针对性。作者文笔与史笔俱佳,持论严谨,分析入理,可读可品。
作者简介
宋志坚,原名宋百兴,194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宋家店,年轻时求学于绍兴柯桥中学,1965年12月读高二时走上工作岗位,历经文艺团体、农村、工厂、党政机关,1988年起正式从事编辑工作,曾任《文明大观》(《文明建设》)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编审。
业余写作杂文40余年,兼从事杂文理论研究及鲁迅研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杂文随笔集《自豪与创新》《不伦不类集》《大圣落选记》《鉴湖情书》《打杂人语》《老宋炒古》《天下乱弹》《老宋杂文》《老宋杂文续编》《难易居札记》《鉴湖情书新编》《难易居札记续编》《孔子论·鲁迅辩》《中国杂文百部 宋志坚集》《未了集》,学术专著《鲁迅与绍兴历代名贤》《杂文学初论》《杂文学概论》《鲁迅根脉》《鲁迅“反孔”论》等20种,共500余万字。
目 录
第一编 千古风流
——《资治通鉴》中27个善可为法的历史人物
刘 恒:有所畏惧 励精图治
刘 询:德法兼治 信威四夷
丙 吉:有胆有识 大度大德
刘 秀:仁义之师 开明之治
第五伦:平民太守 峭直司空
郑 弘:清正勤勉 清亮质直
钟离意:以人为本 为民请命
周 举:清高忠正 特立独行
刘 裕:定乱内外 代兴南国
拓跋焘:雄才大略 文治武功
崔 浩:三朝元老 极品智囊
高 允:矫矫风节 一代佳士
宇文邕:困而不弃 胜而不奢
杨 坚:化解边患 一统南北
杨 坚:承弊易变 富民强国
苏 威:高士名相 惟民是系
赵 绰:法不附权 法不挟私
李世民:居安思危 以民为本
李世民:任人唯贤 从谏如流
李世民:善作善成 善始善终
魏 徵:犯颜直谏 拾遗补阙
宋 璟:开元贤相 守法持正
郭子仪:功高盖世 德高望重
颜真卿:乱世忠孝 生死大义
段秀实:敬业尽职 大义殉国
李 泌:白衣山人 乱世真相
裴 度:砥柱中流 疾恶如仇
李 愬:智慧用兵 仁义服人
郭 威:其风可师 其政惠民
郭 荣:神武雄略 兼爱兆民
第二编 乱世奇葩
——《资治通鉴》中21个恶可为戒的奇葩皇帝
白痴皇帝秦二世胡亥
东吴末帝孙皓
前赵昭武皇帝刘聪
前赵隐帝刘粲
后赵武帝石虎
成汉昭文帝李寿
前秦厉王苻生
南朝宋废帝刘子业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
南朝齐郁林王萧昭业
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
北齐武成帝高湛
北齐“无愁天子”高纬
北周“天元皇帝”宇文赟
桀燕皇帝刘守光
大闽皇帝王继鹏
大闽皇帝王延羲
南汉刘氏三奇葩
大蜀皇帝王衍
第三编 如是我见
——有关《资治通鉴》的杂感随笔
两面邹忌
“毛遂自荐”很可疑
韩昭侯不从“私请”
追根溯源说“善成”
《过秦论》之“过”
汉景帝之“礼”
孔子“乘桴浮于海”欲去何处
从海昏侯墓说到后人与后事
关于晋文之丧的“臣光曰”
草野之“贤”
杨广疏通大运河为谁
司马光论李泌
《资治通鉴》中的“二王用事”
《资治通鉴》中的柳宗元
政声闻诸野
两块“遗爱碑”
李景让与他的母亲
仿欧阳修点评郭威事
从“黄旗加身”到“黄袍加身”
“盛唐亡隋”评说
编 后
《〈资治通鉴〉阅读笔记》编后
文 / 宋志坚
我从2016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五)起,陆陆续续地花了将近三年时间,读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此间与此后写下的相关文字汇集起来,就是这部《〈资治通鉴〉阅读笔记》。
司马光贯穿千余年历史的《资治通鉴》,是用以资治资政的,主要是“资”他那个时代的“治”与“政”,其主要阅读对象是他那个时代的帝王。但“主要”并不排他,与司马光同时代的人不说,千余年来源源不断都有人读,而且大多不是帝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的目的仍然在于资治资政。写入此书的人与事,也是从资治资政的角度去选择的,要而言之,包括“善”与“恶”两个方面,用他自己的话说,叫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拙著也由这两个方面入手撰写的。
先是“善可为法”,这个部分的文章,我名之为“千古风流”,从汉代开始,或是帝王,如刘恒、刘询、刘秀,或是名臣,如丙吉、郑宏、周举,有事迹的梳理与归纳,有意义的发掘与论述。据说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帝王将相,不该为他们歌功颂德。帝王将相与劳苦大众两者的立场观点,确实大有分别,互相间很少有共同语言,这是事实。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中国历代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其实也有一点相通,统治者想长治久安,老百姓要安居乐业。明智的统治者都懂得,只有民之安居乐业,才有国之长治久安。因此,他们也都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是励精图治,或是犯颜直谏,或是为民请命,或是舍身护法,此中有不少可资后人借鉴的东西。古人懂得以古为镜,今人也知古为今用,这道理其实是无须赘述的。这部分文章我总共写了三十篇,一直写到五代末期后周的郭威与郭荣。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我在阅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奇特的历史现象:乱世也出奇葩。五胡十六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晚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独多这种以暴虐、淫乱、骄奢、荒诞为特征的奇葩皇帝,而且往往暴虐、淫乱、骄奢、荒诞得出奇,没有仁义,没有人伦,没有人性,没有底线,什么花样都玩得出来。这种乱世奇葩,我先后写了十八篇,总共二十个奇葩皇帝。他们大多短命,或许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罢。这是“恶可为戒”的,这部分内容,我名之为“乱世奇葩”。
乱世出英雄,这是因为乱世少有血统与等级的束缚,“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就是最好的诠释。而乱世出奇葩,则是因为乱世没有礼义与廉耻的束缚,此所谓“礼崩乐坏”。这种英雄与奇葩之间,或有血缘的联系,却无德义的传承。南朝宋的刘裕奋起寒微,定乱南北,可算枭雄,但南朝宋的前后废帝刘子业与刘昱,却都堪称奇葩。北朝周的宇文邕困而不弃、胜而不奢,可谓英主,但他那个自称“天元皇帝”的逆子宇文赟,却被虞世南称为“北之妖孽”。闽王王审知能在五代乱世保得闽地一方相对平安,至今为人称道,他的子孙王继鹏、王延羲都当了皇帝,而且都很奇葩。这大概与整个乱世有关,乱世滋生奇葩,奇葩更促乱世,这些奇葩皇帝或许还嫌他们的前人“思想不解放”呢。
乱世最苦的是平民百姓。此类奇葩皇帝的种种恶行、恶作剧所造成的苦难,归根结底要平民百姓去承受。乱世人口锐减,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我写下这些乱世奇葩,无非想让今天的人们看看:权力没有制约,道德没有规范,世道将会发生怎样的恶性变异。也请今天的人们细细体味:社会的稳定,在民之安居乐业之中,占有什么样的分量。
本书的第三辑纯属议论,就叫“读史随感”吧。其中有人物的评品,有史实的考证,也有问题的论辩。“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依然贯穿其中。乱世都是由治世甚至盛世一步一步地演变过来的。那些使治世甚至盛世一步一步地演变为乱世的权势者,包括暴君昏君与奸臣佞臣,也当属于“恶可为戒”一类。更何况人性之善恶,大多并存于一体。人性之善“起”时就有善行就当“善可为法”;人性之恶“起”时就有恶行就当“恶可为戒”。在品评人物之时,尤其不可省略这种两分法。与前两辑不同,这一辑收录的文章,有更多的联想,有更多的思辨,有更多的现实针对性,题材也更为宽泛,自以为是能当作杂文来读的。前两辑有的也可以当作杂文来读,例如关于隋文帝时的大理寺卿赵绰的那篇文章,三个部分大可当作三篇杂文,但毕竟大多不是杂文。
我信奉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赞赏一位文友所说的“坐着看书”而不是“跪着看书”。我的《〈资治通鉴〉阅读笔记》,不乏挑剔《资治通鉴》的地方,同时也期待读者来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