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华鹏:奏响山海守望与相助的乐章——《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

 

阅读《诗在远方》,我们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的一种叙述热情和生命激情,从“序章我心震荡”开始,西海固的苦和六盘山的泪眼是一种悲怆的痛苦;到第二章“妈祖”的深情回望,是舒缓明朗的抒情行板;到第三、四章戈壁滩上的梦想、红色家园的垒成,形成激昂的探索、奋斗高潮;到第五、六章,新西海固的绿色波涛和山海之恋的情谊,成为闽宁相助摆脱贫苦的幸福终曲。是否可以这么说,《诗在远方》一书是用文字谱就山海守望与相助的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

 

从副标题“‘闽宁经验’纪事”可以看出,这部作品向读者“报告”的中心议题是:闽宁经验。何为“闽宁经验”?“闽宁经验”的形成、展开与成功走过了怎样的历程?“闽宁经验”给福建宁夏两地百姓带来了什么、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什么?“闽宁经验”具有什么样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这部作品以充满激情的语调、生动的场景、富有哲理的思辨概括——回答了这些让人感兴趣的问题。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5年来,闽宁两省区聚焦脱贫攻坚,加强长期协作,逐渐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发展之路、东部扶西部的共同繁荣之路、多数帮少数的共同进步之路、外力促内力的共同奋斗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经验”。但“闽宁经验”不仅仅是福建宁夏对口帮扶成功的地方经验,它还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扶贫、脱贫的成功样本,成为世界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因此,除了形象感性地展示“闽宁经验”的形成、展开和成功的过程外,作者还在书中进行了理性的深刻思考与表达,即“闽宁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扶贫理论和扶贫思想贡献的阐释、总结和概括。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何建明在书中对“闽宁经验”意义多有思考和阐释。

 

在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始终被文字间的一种深情感染,作者对宁夏贫苦民众的同情、对福建援助干部群众的敬意、对山海守望帮扶成果的欢呼、对“闽宁经验”重大意义的颂扬等情感融汇到一起。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是一种带入感极强的共情、共识视角,全书以“我”的叙述视角展开,从“我心震荡”开篇,到“我”所见闻、“我”所思索,再到“我”所感受的“情如金贵,诗即江山”收篇,“我”始终是故事的在场者、情感的抒发者和理论的思考者,能将读者深深地带入其中,与作者“我”一同见证。

 

此外,这部作品的人物塑造较为成功,书页翻过,无论是一个个身上落满尘土还是一个个脸色绽放笑容的人物,总能浮现在我们眼前、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比如“吊庄人”丁建懿、脱贫致富农民谢兴昌、“娘家人”福建干部林月婵、菌草大王林占熺教授等有名有姓的人物在作品中出现多达几十人,有的着墨多,有的着墨少,但这些人物性格分明,人物精气神饱满,不仅写出了人间真情,还写出了老百姓巨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诗在远方》作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合作推出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题精品图书,这种合作延续了“闽宁经验”山与海守望与相助的成功经验,推出了一部记录历史、见证历史的大书。

 

(作者石华鹏,《福建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海峡文艺评论》主编、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2023年5月6日 10:18

丨新书推荐